尿中有“红细胞”就一定是异常吗?结果应该怎么看?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由尿液理学检测、干化学检测和有形成分检测三部分组成。

尿液有形成分也称为尿沉渣。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人体的泌尿道会有组织脱落物与细胞渗出,而最终储存在膀胱中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尿液会进行离体离心或自行沉降,此类沉降物便是尿沉渣,即尿液中的有形成分,主要包括:细胞、管型、细菌等[1]

尿沉渣检查可以弥补尿理、化检查不足造成的漏诊,对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诊断等有重要意义[2]

据2021年最新发布的《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中指出,对于尿液中重要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管型等,必要时应采用分层报告或解释性注释。

由此可见,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及细分类可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下面主要介绍红细胞分类形态及意义。

正常人尿液中可偶见红细胞,尿液显微镜检查平均每高倍镜视野超过3个(>3个/HPF)称为镜下血尿。尿红细胞形态与尿酸碱度、渗透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注意鉴别,而血尿来源鉴别可依据红细胞形态,因此红细胞大小和形态识别的统一显得非常重要[4]

正常红细胞大小

尿液红细胞根据大小分为正常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由于受红细胞来源、尿渗透压及pH等因素影响,尿液红细胞与血液红细胞大小会出现不一致,故将尿液正常红细胞大小定义为直径6~8 μm。

正常红细胞形态

正常红细胞临床意义

正常形态的红细胞多见于非肾性疾病所排出的红细胞[5],如:

1)暂时性或一过性血尿、青少年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重体力劳动后、站立时间过久等生理性因素导致;女性应注意月经前后时间段内的月经血污染;

2)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泌尿系统器官的先天性畸形,血尿还有可能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临床表现,应结合临床其他检查判定;

3)生殖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4)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等。

异型红细胞分类

异形红细胞形态较多,主要包括[4]:大红细胞、小红细胞、大小不等、棘细胞、球状凸起样红细胞、锯齿状红细胞、皱缩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环形红细胞、影红细胞等;

根据报告共识要求,将芽孢样红细胞、出芽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统称为棘细胞;将车轮状红细胞统称为锯齿状红细胞;将桑葚状红细胞、星芒状红细胞、草莓样红细胞、颗粒状红细胞统称为皱缩红细胞;将面包圈样红细胞统称为环形红细胞,将鬼脸红细胞、幽灵红细胞统称为影红细胞。


表内容来源于《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

异型红细胞形态

根据红细胞形态进行血尿分类

根据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可将血尿分为3种:

1、均一性红细胞(非肾源性血尿):是指镜下形态、大小及血红蛋白含量较一致的红细胞≥70%,推荐称为正常形态红细胞。少数情况下,可因尿液渗透压、pH值等因素影响出现丢失血红蛋白的影红细胞或外观轻微改变的锯齿状红细胞,但形态不超过两种;

2、非均一性红细胞(肾源性血尿):是指镜下红细胞以异常形态为主,大小不等,血红蛋白含量丢失或分布不均,外形多种改变,且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且相对数量≥70%,推荐称为异常形态红细胞;

3、混合性红细胞:是指镜下既含有正常形态红细胞,又含有异常形态红细胞,其数量介于上述两者中间,不符合任何一种判别标准的情况时。

红细胞形态鉴别意义

鉴别红细胞形态有助于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

当出现肾源性血尿时,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源性血尿时,多伴尿蛋白增多明显,而红细胞增多不明显,还常伴有管型,如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等。

当出现非肾源性血尿,见于:

1)暂时性镜下血尿,而女性患者应注意是否与女性生理期有关;

2)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如肿瘤、结核、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等;

3)其他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DIC、血友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热等。非肾性血尿的特点为尿红细胞增多,而蛋白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唐文君,赛尔江·哈布什.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测意义及常用的检验方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年第 16 卷第 86 期.
[2]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临床医学检验与技术.2017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 张功强.尿有形成分检验及其进展.实用医技杂志 2008 年 12 月第 15 卷第 34 期.
[4]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学与体液学学组.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 [J]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 44(7) : 574-586. DOI:10.3760/cma.j.cn114452-20210115-00038.
[5] 苏健,陈惠萍.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14(2):169-173.[6] 张时民.实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技术(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文章来源于:检验医学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